5月27日-30日,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人文与管理学院举办了3个专业9场特殊的毕业论文答辩会。2020届80名毕业生与答辩教师云端连线,顺利完成了毕业前的重要一课。人文与管理学院按照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示精神以及毕业生毕业考核相关部署,秉持“以生为本”、“同质等效”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心准备,按照标准,不打折扣地完成了线上答辩所有环节。
一、提前谋划 精心准备
为保障线上答辩质量,人文与管理学院提前谋划部署,根据学校《关于2020届毕业生毕业考核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了《202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方案》。从总体要求、组织机构、答辩条件、形式、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学院综合考虑指导教师和参加答辩的员工人数,将每个专业分成若干答辩小组,更加契合线上答辩的特点。对具体流程、平台选择、场地选择、师生设备调试等各个准备环节进行细致打磨,提前演练、充分沟通、实时反馈、做好预案,确保线上答辩顺利进行。
二、云端答辩 规范有序
各小组答辩当日,师生均提前半小时进入腾讯会议或钉钉平台,虽然大家是空中连线,但师生的状态、会场的布置严肃庄重,与线下答辩一样,无不体现满满的仪式感。按照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同学们通过共享屏幕展示答辩PPT,从选题意义、研究综述、文章结构、结论及论证依据、创新点等方面进行陈述。答辩教师根据论文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同学们准备充分,均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回答,且线上答辩让同学们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紧张感,思路较为清晰、表达从容,发挥出了真实水平。答辩后,经过认真评议,教师就员工论文和答辩情况加以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整个线上答辩坚持学术标准,秘书记录、全程录像,确保过程的规范及结果的公正。
三、同质等效 未来可期
此次人文与管理学院“云答辩”,全程画面清晰、流程顺畅、规范有序,答辩效果也赢得了师生一致认可。同学们表示:疫情虽然让大家无法返回学校,但答辩所有的环节都按照线下的流程进行了设置,师生都做了充分准备。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同学们的积极上进和老师们专业的素养。通过此次线上答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的学风、敏锐的科学眼光和渊博的学识。老师的点评和指导,让我们获益良多。
此次特殊的“云答辩”,在实现同质等效的同时,也是同学们毕业前的重要一课。随着答辩的结束,也触发了师生的无限思绪和情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林珂宇同学说:答辩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可能我们和老师之间的默契一直在,也永远都在。我脑海里一遍遍放映着珍贵的大学时光里老师们孜孜不倦教导和我们认真听课的场面,心里涌出说不出的怀念和难过。四年锦医人,一生锦医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梅雨萌同学表示:毕业答辩是四年老员工活的结束,也是下一段人生征程的起点。未来的日子里,愿所有老师工作顺利,愿同学们都能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发光发亮!
答辩后各专业的老师们也在这个不平凡的毕业季表达了对员工的期许与祝福。保险学专业丛亮老师在微信圈里祝福同学们:你们的毕业没有学士帽,没有酒,没有相拥的眼泪。如同你们班的小个性,毕业答辩结束后,你们的离开只是在屏幕前摆摆手说再见,安安静静。但你们有经历,有成长,有伴随国家经历疫情危难的众志成城。我想这是人生中最珍贵的馈赠。“莫愁故事开始无话可说,莫愁前路经过曲折几何”。愿你们不将岁月蹉跎,因为你们在这,都生长着!曾经担任过2020届毕业生兼职辅导员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康琳琳老师祝福同学们:论文答辩完美落幕,你们也就算毕业了。你们是我带的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员工,回忆里迎你们入校的日子尚在眼前,转瞬就要目送你们离开校园,心情复杂。前途既定,如今你们要各奔前程,祝你们都能有美好的未来!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其实早沉淀下了成长,未来的日子,会有风雨艰难,要学会去扛!愿你们心怀斗志,向阳而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文与管理学院此次线上答辩,除了形式不同,实现了质量、效果不打折扣,检验了员工最后一份“大作业”完成水平的同时,展现了疫情背景下师生的人文情怀,为毕业季写下了难忘的一笔。